5.1导体
由多股绞合的镀覆镍层的铜线组成。一般应符合GB/T3956导体线芯第2种的规定。
5.2芯带
5.2.1形状与尺寸
芯带的断面一般为哑铃形或扁圆形,其宽度为6mm-12mm,厚度为1.5mm-3.0mm,偏差不超过规定值的10%,包覆导体的发热电阻体材料薄处不得<0.2mm
5.2.2热延伸性能
交联后芯带的热延伸试验按GB/T2951.5进行,在规定的温度和载荷下,芯带材料的热延伸率,低温型≤175%,中温和高温型≤150%,冷却后永久变形≤15%
5.2.3芯带的PTC强度
芯带的PTC强度(K)应≥104。
5.3绝缘与外护套
5.3.1绝缘材料
绝缘材料可用PE、Teflon FEP、Teflon PFA等。应按使用工艺条件不同选用。
5.3.2绝缘厚度
绝缘厚度为0.5mm-1.2mm,其薄处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%。
5.3.3外护套厚度
外护套厚度为0.6mm-0.8mm,其薄处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%。
5.3.4 绝缘机械性能
绝缘的拉伸强度见表1。
表1 绝缘的拉伸强度
伴热带系列
|
拉伸强度/Mpa
|
低温型
|
≥10.0
|
中温型I
中温型Ⅱ
|
≥10.0
≥12.5
|
高温型
|
≥20
|
5.3.5绝缘热老化性能
在高于高承受温度15℃的老化箱中老化168h,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变化率≤20%,断裂伸长变化率≤20%。
5.3.6绝缘与外护套材料的燃烧性能
绝缘与外护套材料的氧指数应≥27。
5.4成品自限温伴热带
5.4.1自限温伴热带各种系列及主要参数
自限温伴热带各种系列及主要参数见表2。
表2伴热带各种系列的主要参数
系列
|
高维持温度/℃
|
高承受温度/℃
|
标称功率/(W/m)
|
低温型
|
65
|
90
|
5~40
|
中温型I
中温型Ⅱ
|
85
105
|
110
130
|
10~50
20~60
|
高温型
|
135
|
160
|
20~80
|
5.4.2工频火花试验性能
自限温伴热带芯带包覆绝缘后,按GB/T 3048.9规定,工频5kV火花试验不击穿。
5.4.3耐高压交流电性能
自限温伴热带耐高压交流电试验的条件参见表3。
表3耐高压交流电性能
额定电压/V
|
承受电压/V
|
技术要求
|
36
110
220
380
|
1 600
1 600
1 760
1 760
|
5 min不击穿
5 min不击穿
5 min不击穿
5 min不击穿
|
5.4.4防水性能
成品自限温伴热带试样浸入室温水中48h后仍可达到5.4.2耐高压的要求。
5.4.5绝缘电阻
每米成品自限温伴热带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0MΩ。
5.4.6低温弯曲性能
在-20℃下,自限温伴热带弯曲二次后表面无开裂。
5.4.7高表面温度
额定电压下,自限温伴热带高表面温度:低温型不高于85℃;中温型不高于120℃;高温型不高于150℃(对于高维持温度高于135℃的高温型自限温伴热带不在此范围)。
5.4.8起动电流
额定电压为220V时,各系列自限温伴热带在0℃和10℃时的起动电流见表4。
表4 自限温伴热带起动电流
系列
|
标称功率/(W/m)
|
起动电流/(A/m)
|
10℃
|
0℃
|
低温型
|
15
|
0.5
|
0.6
|
25
|
0.8
|
1.0
|
40
|
1.0
|
1.2
|
中温型I
|
15
|
0.6
|
0.7
|
35
|
1.0
|
1.2
|
50
|
1.3
|
1.5
|
中温型Ⅱ
|
30
|
0.9
|
1.1
|
45
|
1.6
|
1.8
|
60
|
2.0
|
2.5
|
高温型
|
40
|
1.6
|
1.8
|
60
|
2.5
|
2.7
|
80
|
3.0
|
3.5
|
5.4.9热稳定性能
5.4.9.1试样在热稳定测试仪上经冷热交替循环试验后,功率不低于标称功率的90%。
5.4.9.2冷热温度及交替循环次数参见表5
表5 冷热温度及交替循环次数
伴热带系列
|
冷端温度/℃
|
热端温度/℃
|
循环次数/次
|
低温型
|
0±0.5
|
90±2
|
>600
|
中温型I
中温型Ⅱ
|
0±0.5
|
110±2
135±2
|
>500
>300
|
高温型
|
0±0.5
|
170±2
|
>300
|
5.4.10成品伴热带的防爆性能
应符合GB3836.1,GB 3836.3的有关规定。
5.4.11屏蔽层
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或其他金属丝编织,编织层应均匀,表面应平整,完整地覆盖于带体表面。单根金属丝的直径在0.12mm~0.15mm之间,编织层覆盖率≥85%。
|